【我的中国心】长城、战士、军歌与军魂

  • 赵振鲁(资源与环境学院)
  • Published: 2016-10-10
  • 1267

10月4日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一个长城军歌的快闪视频,适逢国庆佳节,我看后回想起新中国的战争史,想起这些“最可爱的人”,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,夜不能寐。

长城因国防而建,士兵因战争而生,军歌因部队而兴。

历史上,长城自修建之日起就不仅仅承载了军事功能,文人墨客更是为长城赋予了文学气息,这其中,或豪迈(不到长城非好汉,屈指行程二万),或悲壮(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),或凄凉(撩乱边愁听不尽,高高秋月照长城),或无奈(塞上长城空自许,镜中双鬂已先斑)。现在,人民解放军也被誉为“绿色长城”。战士因为职业原因,需要斗志昂扬,精气神饱满,军歌应运而生,消除疲劳,打发无聊,鼓舞士气。所以,在长城上唱军歌可以说是绝配。

军队作战武器固然重要,但是意志品质更加重要,这些都可以用实例来佐证。新中国成立以前西方国家不认为中国的战争史有多出彩,他们推崇自己的温泉关战役,认为这是他们的军魂。这场战役发生在希腊与波斯之间,300名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这个狭小的关隘依托优势地形,抵抗了3天,在杀了近两万人的波斯军队后全部牺牲。但是抗美援朝战争之后,西方国家再也不敢小瞧我们,尤其是上甘岭战役把中国军魂演绎到极致。这场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的一个缩影。美国驻韩联合国军司令范弗里特原计划用两个营、五天时间、伤亡两百人的代价拿下上甘岭,结果一打打了43天,联合国军向上甘岭发射了190万发炮弹,投了5000枚航空炸弹。时任上甘岭的主力部队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在回忆录中写道:“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,阵地的表面工事被摧毁,草木被打光,山上的岩石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。战场上与此联系的是病员的伤亡,血肉横飞的场面司空见惯,敌人对坑道内进行封锁、爆破、轰炸、焚烧,甚至投毒气弹,坑道内缺弹药、缺粮食、缺水、缺氧。就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一直在坚持。”在朝鲜战场上开挖的战壕和交通壕全长6250公里,开挖土方6000万立方,如果以一立方米体积纵向排列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半。而且,当时坑道是在朝鲜山区里挖出来的,也根本没有现代化挖掘设备,全靠铁锨、铁镐和人工完成,甚至就连钢铁都没有,还是靠捡美国的炮弹皮拿回去再用炼钢炉提炼,炸药是用美国定时炸弹没有爆炸的炸药,不舍得用我们自己的。在那样残酷的环境下,我们打退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。凭借的是什么,不就是“狭路相逢勇者胜”的亮剑精神吗?

现在老有人质疑人民解放军的战斗能力,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廉颇未老,依然能战。告别朝鲜战场,时光来到1962年,我们跟印度由于藏南领土问题打了一仗,把印度打败了,捍卫了我们领土的完整。1969年,我们又在东北珍宝岛击退了前苏联的入侵。1979年,我们对越自卫反击战获得胜利。建国以来这么长的时间里,人民解放军打了四场大的战争,而且都赢了,打的也是世界头号、二号强国,我们还用质疑解放军的战斗能力、意志品质吗?

若是没有对子弟兵的信任,我们何必要拥军?人民军队若是没有这份自信,又谈何强军?

若有战,召必回。狭路相逢勇者胜,纵然是敌强我弱,战斗到最后一个人,我们也要敢于亮剑,亮剑精神就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军魂,剑锋所指,所向披靡。